《流水》是古琴的經(jīng)典曲目。相傳為伯牙所作,言其志在高山,仁者之樂也;志在流水,智者之樂也。初《高山》、《流水》本為一曲,至唐代才分作兩曲,至宋代又分有若干段數(shù)。后世各種傳譜雖然段數(shù)不盡相同,但是樂曲意境大致相同。清咸豐至光緒年間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張孔山在原第五、六段之間加了一段,成為9段。所加的這一段也就是為琴家們所著稱的“七十二滾拂”。這一段增加了大量滾、拂的手法,模擬水流之聲,形象地描繪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氣勢,是全曲中突出、精彩的部分。此本《流水》又被稱為“七十二滾拂流水”或“大流水”?,F(xiàn)今琴人們所彈的《流水》大多采自張孔山的《天聞閣琴譜》。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勢,隱約暗示全曲的主題音調(diào)。...
除了基本指法“勾、剔、抹、挑”的方法正確外,還須注意幾個關鍵的基本要點:1.音高音準是任何音樂作品及演奏演唱的主體,且必須符合音律體系的準繩。要求每一個高音是嚴格的精確的某音高,還須善于多種變化。古琴的音高音位較其他樂器的距離大,音準的可容性大,也很容易使彈奏者忽略其精確嚴格的音準。尤其在“二上二下”走音時,更須注意音準。2.節(jié)拍要準確,快慢松緊必須得當。尤其是大小附點、切分與切分或較復雜節(jié)奏時,尤其須把握準確。即使散板也必須是在承轉合的結構中,在氣息規(guī)律中進行處理,散板不能理解為“隨意”“無所謂規(guī)矩”的拍板。一盤皆散決不是音樂中說的散板!其實處理符合氣息松緊、情緒變化的散板要比處理固定時值的...
對古琴音色講解額書籍有很多,這里推薦徐上瀛的《溪山琴況》。作者把古琴音色概括為二十八況,并詳細對每一況進行講述,并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并且,多聽好的音頻,是提高自己對音色辨別的必經(jīng)之路。即使你有引薦者,在不了解何為好之前,你沒有辦法去分辨,其本身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決定你應該要選擇哪一張琴。所以在學琴之前,提高自己對音色的審美很重要,這不僅能夠幫助你選到一張好琴,還能夠幫助你選擇一名好的老師。讀一本好書如同與好的學者進行對話,聽好的音頻也是如此。這里推薦《老八張》,它是古琴有史以來,第1次大規(guī)模搜集的古琴精華,包括九大門派的二十五位高手錄制的琴曲五十三首。我們可以對一首曲子精聽,在節(jié)奏與輕重之...
古琴名家任景利帶你零基礎入門,輕松學古琴。古琴流派眾多,其中,管平湖先生創(chuàng)立的管派在古琴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作為中國只有音樂,被選入美國“旅行者”號宇宙飛船,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王迪先生是管平湖先生的嫡傳弟子,她不僅繼承了管平湖先生的琴學,還致力于發(fā)掘古老琴歌,為琴譜的打譜整理做出了重要貢獻。任景利先生在王迪先生門下學習十余年,沿用古代私塾教學法學習古琴,深得王迪先生真?zhèn)?。任景利先生年少時師從齊派畫家李苦禪弟子徐東鵬學習國畫,大學時攻讀書法藝術專業(yè),師學有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從九十年代開始云游世界各地,慢慢形成了才、...
現(xiàn)代通訊技術發(fā)達、交通便利、文字音像資料較多,給于了現(xiàn)代琴家便利的學習條件,使之能夠廣求名師,研討琴學。所以,現(xiàn)代的琴文化領域,各琴派之間,得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因此,現(xiàn)代的很多琴家,都能吸取多派長處,形成自己獨力鮮明的風格。(三)古琴流派有哪些琴派是具有共同藝術風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稱“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廣陵派。各個琴派之間差別主要決定于地區(qū)、師承和傳譜等條件。同一地區(qū)的琴人,經(jīng)常彼此交流,相互學習,同時又吸收當?shù)孛耖g音樂的影響,從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風格,使琴曲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區(qū)劃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蘇常熟為中心,廣陵派以江蘇揚州為中心,都是***的...
古琴名家任景利帶你零基礎入門,輕松學古琴。古琴流派眾多,其中,管平湖先生創(chuàng)立的管派在古琴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作為中國只有音樂,被選入美國“旅行者”號宇宙飛船,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王迪先生是管平湖先生的嫡傳弟子,她不僅繼承了管平湖先生的琴學,還致力于發(fā)掘古老琴歌,為琴譜的打譜整理做出了重要貢獻。任景利先生在王迪先生門下學習十余年,沿用古代私塾教學法學習古琴,深得王迪先生真?zhèn)?。任景利先生年少時師從齊派畫家李苦禪弟子徐東鵬學習國畫,大學時攻讀書法藝術專業(yè),師學有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從九十年代開始云游世界各地,慢慢形成了才、...
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寶灰為主,音的松透度和傳導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間斫琴為了考慮成本,基本開始用大量瓦灰加一點鹿角霜做胎,雖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脫落,壽命很短,為藏琴者不喜?,F(xiàn)在低檔琴市場大量充斥著瓦灰加鹿角霜或純瓦灰或者根本沒有灰胎的古琴,此種古琴價格低廉,但為琴人不喜。挑選古琴時灰胎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中國傳統(tǒng)大漆漆膜堅硬而富有光澤,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熱、耐水、耐油和耐多種有機溶劑的功能,電絕緣性能也很好。today我們有幸落指撫觸上千年的老琴,上好大漆的作用不可抹殺。大漆也有優(yōu)劣之分,價格也不同,這里就不祥述了。當然,目前低檔古琴還是有合成大漆和純化學漆存在的,畢竟能降低...
明清時期,刊印琴譜之風很盛。首先是朱元璋之子朱權,刊印了《神奇秘譜》 《新刊太音大全集》等琴譜。到明中葉以后,其他藩邸和民間也紛紛開始把各自收集和創(chuàng)作的琴曲,用減字譜刊印下來。其中較有名的有《杏莊太音補遺》(1557年,蕭鸞編)、《文會堂琴譜》(1596年,胡文煥編)、《松弦館琴譜》(1641年,嚴徵編)、《大還閣琴譜》(1673年,徐上瀛編)、《澄鑒堂琴譜》( 1686年,徐常遇編)、《五知齋琴譜》(1772年,徐祺編)、《自遠堂琴譜》(1802年,吳灴編)、《蕉庵琴譜》(1868年,秦維瀚編)、《天聞閣琴譜》( 1875年,唐彝銘編),等等,總計達150余種之多。而其中所記錄的琴曲之多,更...
明清時期,刊印琴譜之風很盛。首先是朱元璋之子朱權,刊印了《神奇秘譜》 《新刊太音大全集》等琴譜。到明中葉以后,其他藩邸和民間也紛紛開始把各自收集和創(chuàng)作的琴曲,用減字譜刊印下來。其中較有名的有《杏莊太音補遺》(1557年,蕭鸞編)、《文會堂琴譜》(1596年,胡文煥編)、《松弦館琴譜》(1641年,嚴徵編)、《大還閣琴譜》(1673年,徐上瀛編)、《澄鑒堂琴譜》( 1686年,徐常遇編)、《五知齋琴譜》(1772年,徐祺編)、《自遠堂琴譜》(1802年,吳灴編)、《蕉庵琴譜》(1868年,秦維瀚編)、《天聞閣琴譜》( 1875年,唐彝銘編),等等,總計達150余種之多。而其中所記錄的琴曲之多,更...
音色要辨別音色首先要看張琴有沒有抗指、打板、煞音!抗指左手按弦時感到有點吃力就是抗指。琴弦離面不可過高,琴弦過高叫做抗指,會影響彈琴方法甚而累壞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說,琴弦離琴面應在。打板右手彈空弦時,空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同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果發(fā)現(xiàn)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沙音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同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果發(fā)現(xiàn)有沙沙(雜音)聲音就是沙音。(有時琴弦不直有也會有沙音則與琴本身質量無關,需要更換琴弦即可)音色右手彈空弦,聽音量和音色是否統(tǒng)一。左手按弦于每個徽上,右手彈弦,聽各處音量和音色是否統(tǒng)一、相近。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連續(xù)彈奏,聽音色和音量是否統(tǒng)...
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寶灰為主,音的松透度和傳導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間斫琴為了考慮成本,基本開始用大量瓦灰加一點鹿角霜做胎,雖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脫落,壽命很短,為藏琴者不喜?,F(xiàn)在低檔琴市場大量充斥著瓦灰加鹿角霜或純瓦灰或者根本沒有灰胎的古琴,此種古琴價格低廉,但為琴人不喜。挑選古琴時灰胎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中國傳統(tǒng)大漆漆膜堅硬而富有光澤,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熱、耐水、耐油和耐多種有機溶劑的功能,電絕緣性能也很好。today我們有幸落指撫觸上千年的老琴,上好大漆的作用不可抹殺。大漆也有優(yōu)劣之分,價格也不同,這里就不祥述了。當然,目前低檔古琴還是有合成大漆和純化學漆存在的,畢竟能降低...
除了基本指法“勾、剔、抹、挑”的方法正確外,還須注意幾個關鍵的基本要點:1.音高音準是任何音樂作品及演奏演唱的主體,且必須符合音律體系的準繩。要求每一個高音是嚴格的精確的某音高,還須善于多種變化。古琴的音高音位較其他樂器的距離大,音準的可容性大,也很容易使彈奏者忽略其精確嚴格的音準。尤其在“二上二下”走音時,更須注意音準。2.節(jié)拍要準確,快慢松緊必須得當。尤其是大小附點、切分與切分或較復雜節(jié)奏時,尤其須把握準確。即使散板也必須是在承轉合的結構中,在氣息規(guī)律中進行處理,散板不能理解為“隨意”“無所謂規(guī)矩”的拍板。一盤皆散決不是音樂中說的散板!其實處理符合氣息松緊、情緒變化的散板要比處理固定時值的...
左手按弦技法也會對力度造成影響。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異可以造成力度的變化。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則有大指與名、中指之區(qū)別:用大指則明亮有力,其音線細而光滑;名、中指則柔和溫潤,音線較為粗、松。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則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的區(qū)別: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線細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溫潤,音線較為粗、松。音線細而光滑者,其質感密,其力度強;音線粗、松者,其質感疏,其力度弱。何粗何細,何強何弱,演奏時也可以根據(jù)音樂表現(xiàn)的力度要求來選擇適當?shù)陌聪壹挤ā椙贂r從基礎坐姿到指法都需要專業(yè)老師規(guī)范教學,若無正確的方法,再努力也是枉然,還消磨愛古琴的心。南通可定制古琴哪個牌子好古琴西方的音樂以作曲...
音色要辨別音色首先要看張琴有沒有抗指、打板、煞音!抗指左手按弦時感到有點吃力就是抗指。琴弦離面不可過高,琴弦過高叫做抗指,會影響彈琴方法甚而累壞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說,琴弦離琴面應在。打板右手彈空弦時,空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同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果發(fā)現(xiàn)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沙音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同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果發(fā)現(xiàn)有沙沙(雜音)聲音就是沙音。(有時琴弦不直有也會有沙音則與琴本身質量無關,需要更換琴弦即可)音色右手彈空弦,聽音量和音色是否統(tǒng)一。左手按弦于每個徽上,右手彈弦,聽各處音量和音色是否統(tǒng)一、相近。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連續(xù)彈奏,聽音色和音量是否統(tǒng)...
獲得全球“華語金曲獎”的青年古琴藝術家。個人專輯被列入古琴申遺十周年大師集系列專輯中?!肚贇?廣陵散》獲全球華語金曲獎“比較好民樂專輯”。多次獲得全國古琴大賽金獎。熊云韻老師自幼受家父影響熏陶喜愛古琴并學習古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yè)。先后受教于其父熊開華;唐健垣、李祥霆、朱晞、龔一、戴曉蓮、李禹賢、趙家珍八位琴家。至今習琴28年,古琴教學19年。古琴演奏獨具個人風格,剛柔并濟,演奏技巧精湛華麗卻不失古雅內(nèi)涵,色彩濃厚卻不失優(yōu)雅細膩。2019年被選入中國古琴名人堂,其藝術履歷與帶表作品將長期陳列于中國古琴名人堂博物館。受邀多次任中國琴會主辦的“弘琴杯”全國古琴大賽評委。連續(xù)五屆于美國舉行的...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藝術,不同地域、不同師承的琴家的風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師承的琴家的風格也是各有特點而不盡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會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風格。所以,在琴的領域,也同樣有流派之說。所謂流派,是指學術、文藝方面的派別。這里所說的派別,是指依照共同的義理或風格而探討學習的不同的群體。琴文化領域,也和其他學術領域一樣,存在著多種藝術觀點和演奏風格。琴家們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觀點和風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體,就是所謂琴派。同一琴派中的所謂共同特點,一般取決于地方色彩、師承淵源、本派所依據(jù)的傳譜、琴學觀點及基本演奏風格。(二)琴派是怎么形成的琴派是怎么形成的...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彈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異。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與食指外,比較常用的是名指與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兩種。一般說來,名指按弦其音溫厚穩(wěn)實,大指則清脆明亮;肉按者溫厚穩(wěn)實,甲肉相半者則清脆明亮。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彈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異。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與食指外,比較常用的是名指與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兩種。一般說來,名指按弦其音溫厚穩(wěn)實,大指則清脆明亮;肉按者溫厚穩(wěn)實,甲肉相半者則清脆明亮。這五根線,就是這架琴的琴弦,分別叫作宮、商、...
亦為論琴材九德之一“奇”的內(nèi)容。奇所包含的特質為輕松脆滑,輕謂材輕,松謂聲透,脆謂聲之清老(老,桐木也),滑謂聲之澤潤,近木材也??偟膩碚f,十六法的提綱和內(nèi)容以抽象性、文學性和形象化的描述為多,實際配合技巧實踐的理論少,故容易導致偏向唯美***。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琴壇上重要人物徐上瀛,他受了宋.崔遵度(953一1020)《琴箋》“清麗而靜、和潤而遠”思想的影響,寫成了琴學**重要的論著《溪山琴況》。徐上瀛,別號為青山,婁縣東倉人,其《溪山琴況》見于《大還閣琴譜》。其中二十四況的提綱和內(nèi)涵簡析如下:(1)和——論調(diào)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論本質與技巧);(2)靜——論琴音之簡靜在于調(diào)氣與練指(兼論...
“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也就是說琴是一種不可閑置的樂器,很多琴友都有這樣的體會,琴越彈越好。除此之外,保養(yǎng)古琴還應注意以下問題:第1,北琴南地北方干燥,到了潮濕的南方容易聲音發(fā)悶,嚴重的情況可能會變形。通常做法是豎掛于通風處,遠離潮濕的墻。千萬別以為放在琴箱里或是干燥的衣櫥里是好法子,這樣反而會讓琴的聲音發(fā)悶。有條件時,將空調(diào)開到抽濕狀態(tài)保持房間干燥,以便養(yǎng)琴。第二,南琴北地翻過來的情況是南琴容易因為過分干燥而開裂、音色也發(fā)干發(fā)燥,或曰不潤。通常能做的有:遠離加熱設備,保持室內(nèi)濕度,比如加濕器就蠻好用的。還有一個極端的辦法,就是每日清晨起床,將古琴放入上溫暖的被窩中一段時間,據(jù)說...
左手按弦技法也會對力度造成影響。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異可以造成力度的變化。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則有大指與名、中指之區(qū)別:用大指則明亮有力,其音線細而光滑;名、中指則柔和溫潤,音線較為粗、松。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則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的區(qū)別: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線細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溫潤,音線較為粗、松。音線細而光滑者,其質感密,其力度強;音線粗、松者,其質感疏,其力度弱。何粗何細,何強何弱,演奏時也可以根據(jù)音樂表現(xiàn)的力度要求來選擇適當?shù)陌聪壹挤āW?996年以來盧榮先生一直研究古琴斫制技藝,與各地古琴名家交流,博取眾長、精益求精。南通演奏級古琴值多少錢古琴一張琴,它選材是否優(yōu)良,音色...
指法的學習如果平時沒有老師指導教學,時間一長,錯誤的彈奏方式后期就會形成習慣,后期再去改正是很難得。通俗淺顯的道理:大家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成年后同樣很難改變。所以說,如果真的熱愛古琴,想要學好,不如一步到位,找個專業(yè)的老師咨詢學習,事半功倍。假使,自己預算不足,也可先學習理論,等到后期自身有能力了再請教老師也不遲。三、初學古琴怎么入門?古琴的學習分為三個步驟。第1個是學習理論知識,好比參加一份工作,在什么都不懂的前提下也要慢慢地去學習,認識,了解古琴的一些基礎知識。第二個是指法的練習。認識了琴譜,買了古琴,剩下的就長年累月的練習指法,先逐一練習每個不同的指法,后面一點點將他們連接起來,從生澀到熟...
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古琴常見指頭法1.右手指法主要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組合如:輪、鎖、疊涓、撮、滾、拂、歷、雙彈、打圓等。2.左手指法主要分為按音與滑音兩種。按音有跪、帶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聲等?;粲幸?、猱、撞、喚、進復、退復、分開等。記譜法1.文字譜為一篇詳細說明彈奏法的文字,不直接記音高和節(jié)奏。今世只存的文字譜為南朝梁丘明所傳的《碣石調(diào)幽蘭》,現(xiàn)存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F(xiàn)今演奏的《碣石調(diào)幽蘭》就是根據(jù)該譜打出的。2.減字譜相傳為唐代曹柔根據(jù)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
《流水》是古琴的經(jīng)典曲目。相傳為伯牙所作,言其志在高山,仁者之樂也;志在流水,智者之樂也。初《高山》、《流水》本為一曲,至唐代才分作兩曲,至宋代又分有若干段數(shù)。后世各種傳譜雖然段數(shù)不盡相同,但是樂曲意境大致相同。清咸豐至光緒年間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張孔山在原第五、六段之間加了一段,成為9段。所加的這一段也就是為琴家們所著稱的“七十二滾拂”。這一段增加了大量滾、拂的手法,模擬水流之聲,形象地描繪出汪洋浩瀚、急湍奔流的氣勢,是全曲中突出、精彩的部分。此本《流水》又被稱為“七十二滾拂流水”或“大流水”?,F(xiàn)今琴人們所彈的《流水》大多采自張孔山的《天聞閣琴譜》。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勢,隱約暗示全曲的主題音調(diào)。...
“浙操徐門”中的第三代徐曉山,曾在常熟傳琴,致使當?shù)孛州叧?,陳愛桐即其中之一。傳至嚴徵,結“琴川琴社”,傳譜輯為《松弦館琴譜》。陳愛桐的另一再傳弟子徐上瀛在嚴氏的基礎上加以豐富,添加了快速的《瀟湘水云》等曲目,輯有《大還閣琴譜》,并著《溪山琴況》。虞山派在琴界威望很高,本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今虞琴社”就是紀念該派而命名的。廣陵派:清代***琴派。江蘇揚州古稱廣陵,以此地為中心形成的琴派為廣陵派。**初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其子二子繼承家學,晉京獻藝,一時爭傳“江南二徐”。所輯《澄鑒堂琴譜》為本派**早譜集。繼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整理,編成《五知齋琴譜》,為近代流傳**廣...
才能在整體上宏觀把握好。06計劃性練習要根據(jù)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自己安排的進度,做出一個大概的練琴計劃,把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的目標,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把其練完。比如說新曲子可以1天練熟一句或一段,這樣比較容易完成。這種方向明確與目標量化的練琴一旦養(yǎng)成習慣,就會較大提升練琴的效率與質量07多聽、多交流琴人要想從藝術上更快提升,聽高手琴聲是必要的。聽琴其實也是一種練琴,或者叫練耳、練心,這是一種音樂上的訓練。不要只聽自己喜歡的,而是多聽一些樂評家或老師推薦的琴曲。這樣才能盡快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力,使自己的琴藝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閑暇之余,三兩好友,一個決心,一份感悟,一次分享,一曲琴音,可謂琴生一大樂事...
11)亮——論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發(fā)清實的金石之響(音色論);(12)采——論琴音之采得之于幾經(jīng)鍛煉後指下之神氣(音色論);(13)潔——論琴音之意趣實得之于修指之嚴凈(境界論);(14)潤——論琴音之中和溫潤(音色論);(15)圓——論吟猱、按彈、樂句轉折間婉轉動蕩無滯無礙之處理(技巧論);(16)堅——論用指之堅必清勁和無力不覺乃可得金石之聲(技巧論);(17)宏---論琴音必沖和閑雅、下指必寬裕純樸,始能合乎古調(diào)(境界論);(18)細——論節(jié)奏、章句轉折、連指與全篇細微之處理和把握(技巧與趣味論);(19)溜——論技巧之熟練無滯得于指之堅實靈活(技巧論);(20)健一一論指之靈活剛健與琴...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藝術,不同地域、不同師承的琴家的風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師承的琴家的風格也是各有特點而不盡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會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風格。所以,在琴的領域,也同樣有流派之說。所謂流派,是指學術、文藝方面的派別。這里所說的派別,是指依照共同的義理或風格而探討學習的不同的群體。琴文化領域,也和其他學術領域一樣,存在著多種藝術觀點和演奏風格。琴家們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觀點和風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體,就是所謂琴派。同一琴派中的所謂共同特點,一般取決于地方色彩、師承淵源、本派所依據(jù)的傳譜、琴學觀點及基本演奏風格。(二)琴派是怎么形成的琴派是怎么形成的...
初唐時期,繼續(xù)沿用著過去的古琴譜式。當時有琴家趙耶利(563—639) , “出譜二帙,名參古今”, “所正錯謬五十余弄,削俗歸雅,傳之譜錄”。這五十多首琴曲,很可能是他當年整理的全部琴曲?!缎绿茣囄闹尽分辛杏兴摹肚偈謩葑V》一卷、《琴敘譜》九卷,《宋史》中又有他的《彈琴右手法》一卷)。前兩種已散佚,唯《彈琴右手法》見于《烏絲欄古琴指法》中。宋朱長文《琴史》有“作譜兩卷以遺之,今傳焉”,似與前引文“出譜兩帙”相合。北宋尚存,今也湮沒。不過趙耶利整理的譜集,仍然使用了繁難的文字譜。如同我們在《碣石調(diào)幽蘭》中看到的那樣,“其文極繁,動越兩行,未成一句”。龔一老師說琴的骨子就不好,怎么彈怎么放...
“怎樣學好古琴?”是一個很普通又很值得討論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琴人范圍內(nèi)還可能存在著不盡相同的看法,莫衷一是,許多學古琴的人在練琴時只憑感覺,零打碎敲,學琴的進度固然會變得緩慢,數(shù)年不得入琴門。作為極其熱愛古琴的琴人來說,想想都是一件“淚滿襟”的可怕事情。下面我們就聊聊練習古琴時需要注意的事01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凡學問之道都與一個人的心靈境界有著很大的關系。愛棋之人,若是心浮氣躁,不能運籌帷幄、處變不驚,方不可得棋中真正妙趣。棋雖如此,何況琴乎?陶淵明曾有云“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細細體味,可知琴的學問絕不僅只彈奏,更在于品茗撫琴,樂享閑暇時光。02養(yǎng)成背譜練琴的習慣練琴,是修身養(yǎng)性的大雅之...
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古時的琴以梧桐為面、梓木為底的琴較多,其次是上好的杉木為面的古琴也比較常見,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代雷琴就選用的杉木?!冬構跤洝?14)載:“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風雪,獨往峨嵋酣飲,著蓑笠,入深松中,聽其聲連延悠揚者伐之,斲為琴,妙過于桐?!贝颂幍摹八伞敝浮岸朊妓伞保簿褪嵌朊忌剂恕,F(xiàn)在梧桐(白花桐)已十分稀少,難以尋覓了,目前的桐木基本以泡桐為主(還有一些地方用的川桐)。泡桐因為木質問題,音色壽命較短,故常做為中低檔古琴的琴材選用。而現(xiàn)代斫琴師的上品大多為老杉木做為的琴材。挑選古琴時琴材作為因素之一需要酌情考慮。當然光有好的琴材是遠遠不夠的,有好的料不一定是張好的琴。盧榮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