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對這些染料有著詳盡的描述(詳見表10-2和表10-3)。同時,書中還介紹了古代常用的助染劑,如綠礬、明礬、烏梅以及堿等。值得注意的是,明礬和烏梅在水中溶解后均呈現(xiàn)酸性,而椿木灰和稻灰水則呈現(xiàn)為弱堿性溶液。自社會分工出現(xiàn)后,專門從事顏料、染料加工的人群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工匠群體。早在《周禮·天官冢宰》中,便有了“染人”的職級記載。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秦代設立了“染色司”,而漢至隋朝,各朝均設有“司染署”。到了唐宋時期,染院成為了專門的染色機構,明清則演變?yōu)椤八{靛所”。在各個歷史階段,不同等級的官服都有著嚴格的色彩規(guī)定,同時,各種禮儀場合所使用的顏色裝飾也都有著特定的講究。現(xiàn)代數(shù)碼印花技術可直接將染料噴射到織物任何位置。北京環(huán)保染料廠商
字尾部分,即通過特定的符號和數(shù)字來詳細說明染料的色光、形態(tài)、特殊性能以及其他染色特性。此外,在染料的尾注中還常表示其力份,如100%、200%等。力份是染料廠家以某一質量分數(shù)作為標準(通常設為100%),其他染料的濃度則與之相比來確定。例如,50%力份的染料表示其濃度是標準染料的一半。但需注意,不同廠家的力份標準可能不同,因此不可直接比較。同時,染料廠可能會在產品中添加促染劑、擴散劑等助劑,使用時需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注意安全。山東染料供應靛藍染料曾因牛仔褲風靡全球,成為經(jīng)典藍色象征。
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又稱反應染料,是一種水溶性染料。其分子中包含能與纖維的羥基或氨基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基團,通過與纖維形成共價鍵,實現(xiàn)纖維的著色?;钚匀玖系娜旧^程通常分為吸附、擴散和固著幾個階段。在固著階段,染料與纖維發(fā)生鍵合反應,這一過程被稱為固色,而在此之前的階段則被稱為染色。這種染料適用于棉、麻、合成纖維的染色,同時也可用于蛋白纖維的著色。其化學結構通式為:W-D-B-Re,其中Re表示反應基團,B為橋基,D是染料發(fā)色體或母體染料,而W則是水溶性基團,通常為磺酸基。
染料的發(fā)展與分類:1857年,英國的伯琴(W.H.Perkin)將其發(fā)明的苯胺紫染料投入工業(yè)化,這是頭一個人工合成染料。染料生產一般以1857年作為分界線:1857年之前為天然染料的提取加工階段;1857年之后為合成染料的生產加工階段。據(jù)《染料索引》記載,全世界合成染料已達7000多種(包括有機顏料),經(jīng)常生產的有2000多種。合成染料雖然只有160年的歷史,但發(fā)展速度驚人。染料的分類:染料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染料的性能和應用方法進行分類,成為應用分類;另一種是根據(jù)染料的化學結構或其特性基團進行分類,稱為化學分類。合成靛藍1897年由巴斯夫公司量產,終結天然靛藍壟斷。
近年來,為提高分散染料的功能和環(huán)保要求,開發(fā)了—些新染料,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符合Eco-Tex Standard 100要求的新型分散染料 這類產品主要有Ciba精化公司的Cibacet EL用于醋酸纖維及其混紡織物染色的系列染料;BASF公司的Dispersol C-VS用于聚酯纖維及其混紡織物染色的系列染料;Yorkshire公司用于醋酸纖維染色的Serisol ECF環(huán)保型分散染料;三井-BASF公司的Compact ECO系列染料;日本化藥公司的Kayalon Polyester LW適用于聚酯纖維和聚氨酯纖維組成的混紡織物染色的系列分散染料;日本住友公司適用于細旦聚酯纖維染色的Sumikaron MF染料。古羅馬紫袍使用骨螺腺體分泌物,萬只骨螺染一克染料。廣東染料廠家精選
銅酞菁合成染料色域覆蓋整個可見光譜,用于打印機墨水可實現(xiàn)Pantone全色系。北京環(huán)保染料廠商
茜草,古名“蒨草”或“茹慮”,是歷史上使用較早的紅色植物染料。其關鍵色素成分包括茜素和茜紫素。在染色過程中,茜素需搭配助染劑使用,否則只能染出淺黃色調。常見的助染劑有明礬和椿木灰等含鋁鹽物質。《詩經(jīng)·鄭風》中便有“茹慮在阪”和“縞衣茹慮”等詩句,證明茜草染色技術在古代已得到普遍應用。此外,《詩經(jīng)》中還多次提及茜草及其染色的服飾。由于茜草和明礬對纖維的親和力較低,為了獲得較深的紅色調,往往需要多次復染。《爾雅·釋器》中記載的“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赪,三染謂之纁”便反映了周代人們已掌握的多次浸染技藝。北京環(huán)保染料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