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上老師說孩子上課總走神,回家后別急著把報告單拍在桌上。先觀察孩子看到你時下意識握緊的書包帶,那是緊張的信號。遞一杯溫水過去,等他喝完再慢慢說 “老師說你上課有時會望著窗外,是不是外面有什么特別的東西?” 用具體的描述代替 “你又不認真聽講”,能減少孩子的防御心理。如果他說 “窗外的麻雀一直在搭窩”,不妨順勢說 “聽起來比上課有趣多了”,先認可他的感受,再自然過渡到 “那我們想想,怎么既能看到麻雀,又不耽誤上課呢?”親子溝通是橋梁,多傾聽少指責,營造平等交流氛圍。東西湖區(qū)線上家庭教育
當孩子因為弟弟搶了他的繪本而對著父母大吼 “你就知道護著他” 時,別急著說 “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先把兩個孩子分開,對哥哥說 “弟弟搶你的書,你覺得媽媽沒幫你,所以很生氣”,準確說出他的想法。等他的哭聲變小后,繼續(xù)說 “你可以說‘媽媽,弟弟搶我的書,我不開心’,這樣媽媽就知道該怎么做了”。然后帶著他一起跟弟弟溝通 “這本書是哥哥先拿到的,你可以問‘哥哥,看完能借我嗎?’” 這種 “理解 + 教表達 + 示范解決” 的過程,能讓孩子明白,吼叫不能解決爭搶問題,清晰表達才能獲得幫助,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解決矛盾的能力。十堰高中生家庭教育結(jié)合生活小事,隨機滲透道理,讓教育自然融入日常。
當孩子因為被糾正作業(yè)錯誤而大吼 “別管我” 時,父母先別急著說 “我是為你好”。放下紅筆,看著他緊繃的側(cè)臉說 “被指出錯誤讓你覺得不舒服了”,用觀察到的細節(jié)回應他的情緒。等他把作業(yè)本推到一邊時,繼續(xù)說 “媽媽小時候?qū)懽鳂I(yè)被批評,也會覺得很生氣”,用自身經(jīng)歷拉近距離。然后說 “我們可以一起看看這道題,如果你愿意聽,媽媽就說說我的想法;如果你現(xiàn)在不想聽,我們可以等十分鐘再討論”,把選擇權(quán)交給孩子。這種 “共情 + 尊重” 的溝通,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減少對抗心理,也能讓他明白,即使有情緒,也可以用平和的方式表達需求。
當孩子沉迷手機時,簡單粗暴的 "沒收" 舉措往往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發(fā)激烈對抗。更智慧的溝通不妨從共享體驗切入:"寶貝,媽媽發(fā)現(xiàn)你這段時間特別著迷這款積木搭建游戲,能不能當我的小老師,教教我怎么玩呀?" 通過親身參與孩子熱衷的活動,既能深入了解他們沉迷背后的心理需求,也能在互動中搭建起平等對話的橋梁。待游戲進入輕松間隙,便可順勢引入時間管理話題:"這個游戲確實讓人愛不釋手,但長時間盯著屏幕容易傷害眼睛,我們一起商量個合理的游戲時間怎么樣?" 用 "我們" 替代 "你" 的表述,讓孩子真切感受到這是需要共同協(xié)作解決的問題,而非來自家長單方面的管束。不硬碰硬,先接納情緒,再平等溝通解心結(jié)。
發(fā)現(xiàn)孩子在作業(yè)本上畫滿小怪獸,而不是寫作業(yè)時,許多父母會立刻批評 “不專心”。但或許可以先研究那些涂鴉:怪獸的牙齒是鋸齒狀的,眼睛畫著紅圈,這可能是他內(nèi)心焦慮的表達。指著其中一只說 “這個怪獸看起來很生氣”,用好奇的語氣開啟對話,而非評判的姿態(tài)。孩子可能會突然說 “它就是不想寫數(shù)學題”,這時候再問 “數(shù)學題哪里讓你為難了”,比直接命令 “快寫作業(yè)” 更能觸及問題。這種從孩子的表達入手的溝通,能讓厭學情緒有出口。讓孩子明白抑郁不可怕,像感冒一樣可療愈。洪山區(qū)叛逆期家庭教育
立下明確邊界,堅守原則,態(tài)度溫和不妥協(xié)。東西湖區(qū)線上家庭教育
孩子說 “我就是笨,學不會” 而放棄學習,父母別急著反駁 “你不笨”。可以說 “覺得自己學不會,一定很沮喪吧”,先接納他的自我否定,再舉具體的例子:“你上次組裝那個復雜的樂高,看說明書一步步就拼好了,那時候你怎么做到的?” 用他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反駁 “笨” 的標簽。然后說 “學習就像拼樂高,有時候需要多看幾遍‘說明書’—— 也就是課本,我們可以試試”,用類比的方式幫他建立信心,這種 “經(jīng)驗喚醒” 的溝通能讓他看到自己的能力。東西湖區(qū)線上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