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地震謠傳應這樣做:(1)不相信。盡管預測尚未過關,但是有地震部門在進行監(jiān)測研究,有關部門在組織和部署有關防震減災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無科學依據的地震謠傳。(2)不傳播。應當相信,只要有關部門知道破壞性地震將要發(fā)生,是一定不會向人民隱瞞的。因此如果聽到地震謠傳,千萬不要繼續(xù)傳播。(3)及時報告。當聽到地震傳聞時,要及時向當地地震部門反映,協助地震部門平息謠傳。(4)如果發(fā)現動物、植物或地下水異常時,要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不要隨意散布,地震部門會采取措施及時進行調查核實。氣象科普,龍卷風多發(fā)生在高溫高濕的不穩(wěn)定氣團中。青海社區(qū)科普館設計公司
地震中自救:一、爭分奪秒進行避險如果感覺晃動的程度很輕,那就不必太過驚慌,因為這說明震源離你還比較遠,這個時候你只需要躲在堅實的家具旁邊就可以了。地震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是非常短暫的,所以我們需要抓緊時間避震,一分一秒都不要耽誤。二、逃到正確避難地方在房間內比較合適的避震地方有:墻根以及墻角;水管的暖氣管道等地方。房間里不適合避震的地方是:床上、吊燈下面;沒有任何支撐的地板上以及大窗戶邊。三、需要做好自我防護地震來臨時需要冷靜,選擇正確的空間后坐下或者蹲下來,面部需要朝下,將額頭放在雙臂上,還可以抓住在身邊牢固的物體,避免晃動時因身體失去平衡而受傷。青海社區(qū)科普館設計公司肥料科普,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緩效肥料;
少用一次性制品,保護地球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F代化生活充斥著許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機……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同時也給地球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應當成為新的社會風氣,新的生活時尚。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讓我們擺脫“一次性消費”的誘惑,我們可以用充電電池代替普通電池;用手絹代替紙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紙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動鉛筆代替木桿鉛筆。如果經常在外出差吃飯,可隨身帶雙筷子、帶個勺子,帶上牙刷、牙膏、剃須刀、洗發(fā)水等等,使生活處處皆環(huán)保。家庭出游,更要身帶各種物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及浪費。同時,也要勸說周圍的朋友,將節(jié)能環(huán)保根植于每個家庭。
互救措施,救人原則:①先多后少。先扒救人員集中的地方,重點搜救兒童和學生。先易后難。先救容易救的人員,后救難救的。②先近后遠。先救近處的被埋壓人員,后救遠處的。③先輕傷后重傷。先救輕傷者,后救重傷人員。④先救生存者,后挖遇難者。盡可能地先救青壯年和醫(yī)務工作者,壯大救援隊伍。救人方法①盡快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覊m過大時,可噴水降塵,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理其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②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止進一步倒塌傷人。及時為被埋壓者提供飲水、食品或藥物等,以增強其生命力,確保幸存者安全。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進一步受傷;對于脊椎損傷者,搬動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③對埋壓時間較長的人員,注意避免被困人員的眼睛受強光刺激。當發(fā)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標記,等待專業(yè)隊伍救援。④對于被埋壓程度淺,傷勢不重的可先將頭、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馬上去扒救周圍的被埋壓者。重傷人員一定要在專業(yè)隊伍和醫(yī)療人員指導下救助??破震^VR虛擬單車實現與三維游戲-樣的行走和物理碰撞。
冰箱和冰柜使用的低碳原則是:正確的擺放位置和及時維修。據研究,冰箱和冰柜放在溫度30-31℃的房間里,消耗的電量就是常溫狀態(tài)下的2倍,此種狀態(tài)下,冰箱和冰柜一年后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別能達到160公斤和320公斤;另外,定期除霜維護會提高冰箱和冰柜的能源利用效率。適當飲酒可以減少碳排放,在夏季的3個月里,平均每月少喝1瓶啤酒,1人1年可節(jié)能約0.23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6千克,全國每年可節(jié)能約29.7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78萬噸;如果1個人1年少喝0.5千克白酒,可節(jié)能約0.4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千克。如果全國2億“酒民”平均每年少喝0.5千克白酒,每年可節(jié)能約8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低碳生活需要減少吸煙,吸煙不但有害健康,而且生產煙還要消耗能源。1天少抽1支煙,每人每年可節(jié)能約0.14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果全國3.5億煙民都這么做,那么每年可節(jié)能約5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破震^VR自行車,體驗者帶上VR眼鏡,騎上自行車,行駛在城市道路上。安徽農業(yè)科普館設計方案
氣象科普,龍卷風常發(fā)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氣時尤以下午至傍晚較為多見。青海社區(qū)科普館設計公司
節(jié)約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減少水污染。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不斷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中國是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節(jié)約用水迫在眉睫。據統計,就按某市共1700萬常住人口,有600多萬戶家庭來講,如果每家每月節(jié)約1度電,一年全市就可節(jié)電6000萬度,相當于一座小型發(fā)電廠的發(fā)電量;如果每家每月節(jié)約1噸水,一年全市就可節(jié)水6000萬噸,相當于一座80萬人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總量。時時刻刻注重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著手:推廣使用節(jié)水型水閥和衛(wèi)生潔具;用水完畢隨手關閉水源,別讓水空流;隨時檢查維修水龍頭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節(jié)約用水,用洗菜、淘米水沖廁所、澆花;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污染;如果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潔劑,盡量用香皂,別讓水源污染,時時告誡我們自己。青海社區(qū)科普館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