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青銅器壺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盤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匜(yí)《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帶蓋。瓿(bù),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醬。流行于商代至戰(zhàn)國。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云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盂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對于體積較大、笨重且不規(guī)則的銅器,可以采用吸塵器等機械進行除塵。老城區(qū)青銅器真品
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zhàn)國早期,延續(xù)時間約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zhàn)國末期至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shù)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征、裝飾藝術也發(fā)生了轉折性的變化。焦作商周青銅劍真品青銅器歷史悠久,早在夏朝,就已經能生產很復雜的青銅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銅工具、兵器、樂器等。
青銅具有熔點低、硬度大、可塑性強、耐磨、耐腐蝕、色澤光亮等特點,適用于鑄造各種器具、機械零件、軸承、齒輪等。青銅器的類別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車馬器、農器與工具、貨幣、璽印與符節(jié)、度量衡器、銅鏡、雜器十二大類,其下又可細分為若干小類。其中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這五類是**主要的、**基本的。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zhàn)國早期,延續(xù)時間約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zhàn)國末期至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shù)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征、裝飾藝術也發(fā)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與純銅(紫銅)相比,青銅強度高且熔點低(25%的錫冶煉青銅,熔點就會降低到800℃。純銅(紫銅)的熔點為1083℃)。青銅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wěn)定。青銅發(fā)明后,立刻盛行起來,從此人類歷史也就進入新的階段-青銅時代。2015年3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發(fā)現(xiàn)一處戰(zhàn)國至東漢時期的墓葬群,發(fā)掘出土一批精美隨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銅劍,保存完好,十分罕見。去掉陶范后的鑄件還要經過錘擊、鋸挫、鏨鑿等多道工序來進行修整,以消去多余的銅塊、毛刺、飛邊。
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4.7倍,性能良好。說到硬度的話,純鐵(就是所謂熟鐵)其實相當軟,比青銅要軟。而鐵合金如生鐵及大部分的鋼就很硬了,硬度是肯定超過青銅的?,F(xiàn)在測鋼的硬度用的多是洛氏硬度HRC低碳鋼未經表明處理的大概是HRC11,其硬度和現(xiàn)在的青銅差不多,如果表面硬化處理的鋼硬度可以達到HRC67~68一些高速重載荷齒輪的表面就是這樣的硬度一般的家用刀鋼材硬度為HRC54瑞士**為HRC58。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較古老銅制品是來自陜西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殘片,經檢測為冶煉所得,距今6500~6700年歷史。商丘戰(zhàn)國青銅
商后期的青銅器開創(chuàng)了中國青銅藝術的極為輝煌時期。老城區(qū)青銅器真品
銅文化銅文物與銅文化既有緊密聯(lián)系,又有重要區(qū)別.銅文物是遺存在社會上和埋藏在地下的有關銅的歷史文化遺物.一般地講,銅文物應包括:古代銅冶鑄遺址、銅建筑、銅佛、古墓窖藏的歷代有價值的銅工藝品等.它們能反映各個時代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等情況,它們是銅文物,是銅文化必不可少的載體.銅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使用銅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青銅器自她誕生之日,就與當時的經濟、科技、文化藝術以及信仰、審美等密切相關,體現(xiàn)并映射出強烈的文化內涵,從而形成了青銅文化.老城區(qū)青銅器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