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微信的亮相,預示著騰訊終于要從消費端進軍汽車產業(yè)。從長線來看,更是騰訊在為計算平臺遷移提前做準備。如果把騰訊的歷史比作一場接力賽,可以發(fā)現每次計算平臺遷移的時候,騰訊都會將社交流量安全的轉交給另外一個軟件。2011年,移動互聯網剛興起時,騰訊讓手機微信接過了電腦QQ的社交地位,直到現在都是國人認可的社交應用。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殆盡,微信的增長也逐漸碰到了天花板。移動互聯網大限將至,騰訊急需找到另一個繼承微信衣缽的社交載體——汽車,車載微信應運而生。在汽車出廠時,微信車載版已完成適配,未適配車型暫不支持單獨下載安裝。安徽多功能車載微信
目前的車載微信已經實現了全語音控制,文字信息也能轉化為語音信息然后通過車機系統(tǒng)閱讀,同時還能實現屏蔽某個群信息,并且可以實現發(fā)送位置并語音導航等功能。和之前在互聯網汽車大會上馬老板所說的效果幾乎接近,就是有專門的微信按鈕在方向盤上,同時實現全語音控制且功能簡單??墒钦娴膽撝С至奶燔浖谲嚿鲜褂脝幔客瑯?/span>,人們已經習慣了用眼睛去看聊天軟件并將持續(xù)下去,要改變這種習慣一定不是靠時間就能改變的。更多和車載微信有關的信息,歡迎咨詢宜曼科技。安徽多功能車載微信目前支持微信車載版的汽車并不多,像比較普遍的大眾,豐田,本田,奔馳等均不支持微信車載版。
車載微信總的來說是一個有益的嘗試,確實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開車的時候用微信的痛點,在微信越來越成為社交和日常溝通重心的情況下,能一定程度解放駕駛員的精力。2.安全隱患依然存在,用戶在某些特定情景下還是會拿出手機,而車載微信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勵了駕駛員在開車時不忘社交溝通。而正確的駕駛姿勢還是不看屏幕不看手機不社交,專心駕駛。如果這種方案足夠完善又能夠被用戶接受,以微信的用戶體量車載微信應該會迅速在汽車上鋪開。
面對中國用戶對時刻在線互聯的需求和安全駕駛的要求,微信車載版在二者之間實現了良好的平衡。近期,中汽中心汽車技術情報研究所發(fā)布了一份《智能汽車車載通訊軟件測評報告》,以微信車載版這一典型車載原生通訊軟件為測試對象,進行了功能性測試、用戶界面測試、強度測試、容量測試、安全駕駛測試等多個科學嚴謹的測試環(huán)節(jié),微信車載版通過全部測試項目。在微信車載版的打造上,騰訊圍繞用戶的需求進行產品定義和功能開發(fā),并與車企結合用車場景共同打磨,針對不同車型實現差異化定制。這也契合了《麥肯錫中國汽車行業(yè)CEO季刊》所說,“歸根結底,企業(yè)需要提供好的的用戶體驗,讓用例創(chuàng)造真實價值,才能獲得競爭優(yōu)勢和利潤池,制勝汽車智能網聯。微信車載版是騰訊官方推出,專為駕車場景打造的車載通訊軟件。
眾所周知,在我們日常使用各種APP時,只要是騰訊旗下或是其合作伙伴的產品,我們都可以通過微信的賬號進行登陸?;诖耍覀兛梢栽O想一下,如果將微信搬上車,在通過微信賬號打通車內其他APP賬號,就可以輕松簡單的打通騰訊海量的內容生態(tài),形成一個超級ID體系,以便于用戶能夠將其在手機上的數據和使用習慣延伸到車內。不過,在當前車聯網市場情況下,車企的掌控主導權正在不斷加強。如果騰訊想要打通車機系統(tǒng)內的數據,形成超級ID,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車企是否能夠允許其運行在自身的車機系統(tǒng)中,畢竟這關系到非常重要的用戶數據和出行數據等。對于這個問題,此前在梧桐車聯的一個溝通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絕不會搶占車企的數據,只是為其提供相應的整體解決方案。所以,車企能夠將車機賬號與騰訊超級ID進行綁定,從而直接獲取騰訊海量的內容生態(tài)服務。 以后開車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語音控制車載微信,實現信息或語音播報。廣州方向盤車載微信是什么
微信車載版只提供三個駕駛環(huán)境中常用的功能:查看未讀消息、發(fā)送消息、以及語音通話。安徽多功能車載微信
去年汽車HMI大群里曾經很多次聊到車載微信,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很多第三方車機微信并不好用,用戶體驗較差,不能讓我們歡樂的在汽車上使用微信的很多功能,我們期待官方微信早日“上車”,沒想到這么快就到來了。BAT、華為、科大訊飛等公司在汽車領域布局多年,在智慧出行和無人駕駛的的汽車板塊下,華為發(fā)揮優(yōu)勢做車載芯片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百度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AliOS做車載操作系統(tǒng)基本成型,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也服務著很多自主品牌的汽車廠商,車載微信的落地也標志著騰訊車聯的整個布局基本完成。安徽多功能車載微信
宜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致力于數碼、電腦,以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高品質管理的追求。公司自創(chuàng)立以來,投身于宜曼通助駕寶,車載智能設備,是數碼、電腦的主力軍。宜曼科技始終以本分踏實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影響并帶動團隊取得成功。宜曼科技始終關注數碼、電腦行業(yè)。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產品價值,是我們前行的力量。